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2月10日报道:目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群、都市圈和大都市区成为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需要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科技变革等一系列新挑战。12月8日至9日,以“大都市发展:创新与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会议作为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合作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大都市间规划咨询交流的重要传播共享平台和推进“上海2035”总规实施的国际性战略谋划平台。会议由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同济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会议分为三个板块举行:第一个板块是闭门会议,邀请部分大都市国际嘉宾和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共同分享交流了各自规划实践经验和研究体会;第二个板块是主旨报告,包括若干专家的大会主旨报告,以及正式对外发布“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上海倡议”;第三个板块是两个平行会场,邀请国内外嘉宾从三个方面围绕大会主题,系统研讨谋划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大都市规划发展路径:一是“区域空间治理:生长与链接”,围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探索提升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二是“应对气候变化:低碳与韧性”,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探索超大城市强化空间低碳韧性的规划解决方案;三是“数字智能城市:智慧与未来”,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探索加快构建新型数字城市的规划营造路径。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了第七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主旨报告活动并致辞。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和来自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巴黎大区研究院、香港规划署、汉堡城市发展和住房部、伦敦交通局、首尔研究院等国际大都市规划机构的专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安卡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SF)、丹麦盖尔建筑事务所和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智库和规划国际组织的学者,近30位专家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或者参加圆桌研讨。
来自长三角苏、浙、皖三省自然资源厅和北京市规划资源委的领导;来自上海大都市圈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盐城,浙江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和安徽宣城等13个城市的市领导,以及上海市市级相关委办局和16个区政府、区规划资源局领导,上海市规划资源系统的各单位、各处室负责人,约350人参加了咨询会,通过前沿规划经验交流和最新理念碰撞,不断提升各自规划工作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专业能力。
目前,上海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动城市总体规划细化为施工图、建设成实景画。一是强化规划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会同苏浙皖13城编制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布局,提升国家战略承载力。二是引领城市功能优化,推进黄浦江、苏州河公共空间功能改善和风貌保护,编制东方枢纽等专项规划,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是保障人民宜居生活,实施外滩区域更新项目,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及郊野地区“沪派江南”等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张小宏副市长强调,上海将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探索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新路径,期待自然资源部一如既往给予持续支持,并希望与各位国际嘉宾共同探讨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格局。
秉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出席和参与本次会议的学者、嘉宾携手见证了《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上海倡议》的发布。倡议内容包括:共同构建开放、多元、交流的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共同培育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共同参与上海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等线下活动;共同支持通过规划工作坊、在地研究项目等形式,为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成员提供以上海为基地的研究资源与场所资源;共同促进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成员交流;共同遴选发布规划推荐案例,,体现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的共同价值和趋向。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在大会上宣读了上海倡议内容。参加会议的21位嘉宾上台共同点亮屏幕,见证了《大都市规划交流网络?上海倡议》的发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